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安康学院“互联网+支教”打造协同育人新模式

发布日期:2024-05-27    作者:     来源: 陕西省教育信息化    点击:

近年来,在教育数字化转型大背景下,为了更好的振兴乡村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安康学院探索出“互联网+支教”特色教育帮扶模式。该模式将乡村学校对美育、体育、信息技术、心理健康等课程师资需求与学院的师范专业特色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以“双向赋能、协同育人”为理念,利用互联网打破时空限制,组织师范生为乡村学校提供常态化、多样性的远程教学服务。


安康学院“互联网+支教”年度回顾视频

——用好互联网平台,打破传统支教的时空限制。乡村学校的互联网全覆盖及多媒体教学设施设备的普及为开展“互联网+支教”创造了条件。在此基础上,该院充分利用陕西省教育扶智平台等线上教学平台,不断优化技术手段,开展形式多样的远程互动教学。通过这种方式,既打破了传统支教的时空限制,也极大的降低了支教活动的实施成本,扩大了支教活动的覆盖面,实现了支教课程和帮扶学校课表的有机整合,保障了支教活动常态化、高频次的开展。

——强化需求导向,稳步扩大支教覆盖面和课程类型。2021年5月“互联网+支教”项目启动以来,该院始终以乡村学校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坚持“乡学所需,学院所能”的原则,不断扩大支教的覆盖面和增加课程类型。经过3年的持续努力,支教活动已覆盖白河、紫阳两县9所乡村学校,包括初中、中心小学、完小、教学点。教学类型也日渐丰富,涵盖了音乐、体育、语文、绘本阅读、英语启蒙、编程、心理健康教育等多个科目,累计授课500余课时。这些课程有效地缓解了受援学校在相关科目上的师资短缺问题,让大山里的孩子们接收到了丰富多彩的副科教育。

安康学院“彩虹桥”互联网支教团队为白河县宋家镇中心小学线上授课

安康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家为白河县第二中学学生进行线上心理健康讲座

——紧抓教学质量,提升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该院始终将“课程质量”作为“互联网+支教”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通过狠抓课程质量促进师范生能力成长。建立磨课试讲机制,规范教学流程。建立观摩评课机制,量化课程质量。指导教师和志愿者集体观摩授课过程,并在课后进行点评与打分。整理收集每堂课的教案、PPT和教学视频,创建数字化的教学资源库。重视沟通反馈,形成持续改进机制。每节课后征求听课班级助教老师的反馈意见,每学期向帮扶学校学生发放课程质量调研问卷。根据这些意见改进课程质量,形成课程质量保障的闭环。这一过程中,师范生志愿者的师德修养,教育情怀,教学能力,协作能力和发展能力也得到了全方位锻炼,取得了良好的协同育人效果。

安康学院“彩虹桥”互联网支教团队组织开展教研会议

——创新工作机制,鼓励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经过三年的持续探索与实践,该院已逐步构建并完善了平台化的“互联网+支教”模式与运作机制。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中心(师训中心)以及所指导的“互联网+支教”大学生志愿者协会主要负责发展规划、需求对接、教学计划安排及教学质量控制,为支教活动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实的平台支撑。此外,来自六个二级学院以及学校心理健康中心的七支支教队构成了支教教学的核心力量,按照师训中心的教学计划和质量要求负责实施具体的教学活动。通过将支教活动同二级学院的人才培养、党建、服务地方的需求相结合,有效地激发了二级学院积极参与支教活动的热情和动力。

(转发自:陕西省教育信息化;审核/崔炜荣;发布/张媛)

上一条:安康学院联合安康市慈善协会开展“互联网+支教”慈善助学活动

下一条: 茅坪镇中心小学向我校发来感谢信